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备素质,是青年一代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事关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意义重大。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责任和责任感的涵义

  责任是指有胜任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受的负担以及对自己选择的不良行为所承担的后果。它指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有胜任能力的人都具有责任并且不能回避和摆脱责任。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它是人才必备的素质,是一个人创造精神的动力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社会责任感是在特定的社会,每个人在心里感觉到关心他人的道德义务,它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具体是指社会不是一组简单的独立的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生存。人的价值体现和幸福体验都必须在社会群体中体现和完成,人只有建立社会责任意识,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他人的幸福人生创造可能,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自己承担人类社会发展责任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是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也就是将自己的存在与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能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符合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突出地表现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与支持,对政治生活的关心与参与;如集体主义精神弱化,意志品质比较脆弱,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等,具体表现为:

  1、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出现偏差

  对什么是社会责任,一部分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困惑的。有些学生甚至把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感等同起来。对于社会责任感,他们只有冷漠的态度。当涉及到具体的问题,他们总是期待于外部环境的改变,绝不从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抱怨环境,行动上却无所作为。人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功利思想严重。作为新世纪大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大学生学习风气不正,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或者在公共场合例如课室、图书馆大声交谈;更有甚者,在校园内打架斗殴。[1]

  2、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忽略或者抛弃集体与社会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面前,开始轻视集体和社会利益。他们以“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缺乏。在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强调个体,强调自我。许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明显的向个人利益倾斜特征,他们不否认社会责任,可是一旦涉及到具体利益,往往要考虑个人得失。不少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身边的同学、学校和社会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少乐于助人;只求权利,少尽义务。在校园文化活动或是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强调策略技巧,努力寻求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一种折中的办法,不仅承担社会责任,使个人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将损伤降到最低。当无法找到个人的利益和社会需求的平衡点时,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自觉地放弃个人利益,积极服从社会的需要,是教育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

  3、实践上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

  不可否认的是,在谈到社会责任感时,部分大学生,总是苛求别人,苛求社会,如何做,但对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却避而不谈,他们忘记了他们的职责,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应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显然存在从意识到实践的断裂,如对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缺乏积极的行动。他们充分地享受着受教育的权利,可是他们忘记了自己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有一份为祖国和社会发展做奉献的义务。甚至有的大学生由于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不知感恩的习惯,而忽视了作为子女应有的责任,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

  三、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长才干、奉献社会,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自我意识障碍;二是与家庭、学校、社区疏远,因此,他们积极倡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亲社会”行为克服障碍。学校现行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中更多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理论教育,对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适应性行为训练等方面,有效的办法不多,甚至是缺失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权利意识已经觉醒,但相应的责任意识并不是同步发展的。在这波浪潮中,学生的责任感也出现了减弱甚至缺失。因此,当代大学生不仅要重视培养权利意识,更要关注其责任感的重建。[3]   1、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

  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知识的社会转化。社会实践使学生贴近社会、贴近自然,获得感性知识和很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深入到基层,到企业,通过志愿服务,技术服务,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等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注重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和集体协作,增强双赢和多赢的意识。[4]

  在实践中寻找生命价值的真谛,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社会,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这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深层意义和要求。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用真实的感情与人接触,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如中国农村的落后,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热点根源,从生活的典型实例,让他们通过教育及启示的影响,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认识,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使思想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5]

  2、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关注集体,学会社会合作的责任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并存,市场主体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合作精神。市场经济越成熟,越要在合作竞争中谋发展。大学生只有学会正确地认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任何工作,项目的开发和管理,都需要一个和谐、默契的团队。但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习惯了独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后,团队合作意识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高校应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学习和研究市场经济环境下团队和团队精神,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集体、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市场竞争力。使大学生从自为走向自觉,从关注自身走向关注他人、群体,学习、体验共同合作以实现成功。

  3、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设者、接班人和生力军,肩负着未来经济社会健康有序与和谐发展的重任,只有敢于担当、勇于当担、善于担当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大学生具有了正确的责任认识并不意味能自然而然付诸行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将认识与积极的社会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逐渐培养履行责任的能力,使社会责任感体现在行动之中。

  在大学社会实践中,学生通过开展一些专题:例如,医学生走进医院和患者、医生直接接触; 走进农村和贫苦群众及因贫失学的孩子见面;走近福利院的孤儿和残疾人,通过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的交流,感受他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喜怒哀乐,心理困惑和生活负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出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承担责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和提高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四、结语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提升中华民族素质,只有当作为社会未来栋梁的大学生充满责任感,能够主动承担自身肩负的责任时,我们的社会、国家、甚至人类才有希望,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使大学生充满责任感,需要强调大学阶段中的社会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实现知情意行的完整心理体检,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教育是一种积淀,所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界不断探索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全社会都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较强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452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