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苏州古典宅园的特殊社会功能

苏州古典宅园的特殊社会功能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享有“园林城市”美誉的苏州,在底蕴深厚历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苏州古典宅园。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上,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以文人写意山水艺术为特色的苏州园林和宅院,典雅古朴,秀美精湛,既有作为私家宅园所共同的居住功能、又是一方造园者抒发自己胸臆的可欣赏、可陶醉的天地;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些苏州古典宅园除了初始时期的居住和欣赏功能外,逐渐演变出兼具的特殊的社会性功能。在苏州古城以及周边的古镇、古村,众多历史悠久的古典宅园同样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师俭堂即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一、苏州古典宅园的传统功能

  以规模较小、淡雅朴素、精致典雅为典型特点的苏州古典宅园,都具有传统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可居住,进而还体现出苏州古典宅园的重要特色:可观赏且精巧实用。

  (一)宅园功能以起居休憩与游乐观赏并存

  苏州古代宅园中,在生活和活动的区域中间,常常以池水、树木、亭台等建筑给人们提供欣赏山水林泉的享受。

  以耦园为例,其布局独特,住宅居中,园分东西,园宅之间以重楼贯通。东花园为清初保宁太守陆锦所筑的“涉园”故址,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亭台楼榭环山池而筑。园中主体建筑为一组重檐楼厅“城曲草堂”,为园主宴集宾客之处。楼西则以“樨廊”接储香馆、藤花舫、无俗韵轩、枕波双隐亭诸胜。西园以书斋为主,东建有鹤寿亭,北有藏书楼。耦园虽小,但以黄石假山著称,宅与园紧密结合,园内假山自然奇丽,花木葱郁。同时也是居家的绝妙之地,宅园之间的重楼和樨廊串联了园内美景,也具有日常生活行走之便。园主沈秉成和夫人严永华在此隐居八年,创作了大量华美诗篇和丹青。

  (二)宅园布局兼具审美性和实用性

  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各个宅园主人修建宅园的初衷。园主在布局设置上充分兼顾了其实用性功能和审美性,使得苏州古典宅园仅以一方很小的私家宅地,却能将天地人三者绝妙地融合在一起。苏州古典宅园根据园主的生活、休憩及各类活动需要来设置和布局,注重与建筑物的体量、功能相适应。主要建筑规整厚重、按制布置,显示身份、地位、财富及文化品位,讲究庄重气派,但也注重其实用性的功能。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苏州古典宅园逐渐形成了园林艺术与文学、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写意山水园的完整艺术体系。运用假山湖石、池水游鱼、植物配栽、建筑布局构建出各种自然和人工美景,在有限的三维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源于自然又胜于自然之境。通过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美感。强调创造蕴含隽永含蓄的诗情画意,有机地统一了“小中见大”、“移步换景”、“巧于因借”,以及“虚”、“实”、“藏”、“露”等写意园林的美学要求。

  亭台水榭可供游园之人驻足赏景,又可作为书房、家眷接待客人之处;亭的周围开放宽敞,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水、绿化等结合起来组景,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处,常常是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宅园内的回廊多是联系室内外的通道,有遮荫挡雨、休息的功能,也能起到分割空间等作用;宅园中的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能变换观赏路线,增加水面的层次感;宅园里的墙有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的作用,还能设置洞门、洞窗、漏窗等进行装饰,增强美感度;苏州古典宅园中还有舫,有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的作用等。

  二、苏州古典宅园的特殊社会性功能

  纵观发展历史,苏州古典宅园衍生出多个类别。如以汉代刘濞为王时建设的衙署和清代时期的沧浪亭为代表的“衙署园林”;东晋时期顾辟疆兴建的辟疆园为代表的“第宅园林”;南北朝时期的“山庄园林”;唐宋时期的“茶馆酒楼园林”;清末民国初年复兴的“会馆园林”等。显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苏州古典宅园在具备其“私家园林”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还具有了一些特殊的社会性功能。

  (一)公众功能

  苏州古典宅园在发展历程中,随着园主的不断变更,其作用和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从原来的私家宅园变为公众设施。

  如有“天下园林之母”盛誉的拙政园,最初时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修为大弘寺。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后归隐苏州,聘请文徵明参与设计,建成拙政园。后400多年,拙政园屡换园主,但也多作为私宅之用。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将此园改为忠王府。后李鸿章又将忠王府作江苏巡抚行辕。官府在园中附设医药局。同治五年(1866年)巡抚衙门迁离拙政园。十年(1871年)冬,张之万任江苏巡抚时,将之作为行馆。民国期间,园再度被改为奉直会馆,设茶室、娱乐场招徕游客。房宅曾作为医院、戒烟所、区公所等用途。1938年敌伪又曾租用拙政园及补园作为伪江苏省政府办公处。1920年,前云贵总督李经羲购得东部住宅,作退隐之所。而东部明代归田园居,部分散为民居,后被汪伪省政府教育厅占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9月国立社教学院迁苏,借拙政园全部作为校舍,园中建筑曾加固粉刷。1949年4月苏州解放,拙政园一度为苏州专员公署。1951年11月,专员公署迁出,拙政园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实施保护修复。   再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顾鹤逸与吴大?、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在怡园成立了苏州近代最早的画社。1919年秋,怡园琴会如期举行。怡园琴会由盐商叶希明发起,来自北京、长沙、扬州、上海、浙江、四川的琴人共三十一人。他们陆续从各地携琴来访,在怡园聚会弹琴,1937年的《今虞琴刊》上发表的《坡仙琴馆听琴记》详细记载了此次琴会。[1]8

  位于黄鹂坊桥东景德路280号的环秀山庄,东晋王珉在此修建宅院居住,后舍为景德寺。入明后相继又改为学道书院、督粮道署、大学士申时行宅。晚清后成为苏州大族汪氏的耕荫义庄,其公共性质和功能远强于私人宅第。与之相仿佛的有明朝大学士王鏊的怡老园,入清后成为藩台衙门和银库,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商业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苏州出现了会馆园林,或一些商业会馆在苏州古典宅园中成立或活动。

  清代,苏州绸缎业全国闻名,“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绸缎业的繁荣催生了行业管理协会。道光十九年(1839)绸缎商人胡寿康等买下了吴氏宅业艺圃作为绸缎行业会所,取名为七襄公所,取《诗?小雅?大东》“?彼织女,终日七襄”之意。公所成立后,修复旧观,同时,在公所内制定绸缎行业的价格,调解业主纠纷,资助行业内的弱势群体,承担了部分社会保障的功能。到1905年10月,苏州商务总会在艺圃成立,以博雅堂为会场,并推选出会长及会董。苏州商务总会在七襄公所内办公达十多年。

  遂园,在今苏州市儿童医院内,咸丰、同治战事后改成茶肆,以提供百姓休闲娱乐之用。民国初,该园与南半园成为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夏日游息处,内设游艺场、茶点,游人甚多,夏日赏荷者尤众,题咏甚盛,又有诗社琴会,将古典宅园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充分开发古典宅园的现实商业性功能。而在20世纪40年代,怡园内百戏杂陈,成为游乐场所,竟有“苏州大世界”之称。1949年9月,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第九团团部一度驻此。1950年《新苏州报》在此处设立报社。

  三、师俭堂所体现的古典宅园功能的特殊性、多样性

  师俭堂位于吴江震泽镇宝塔街西端,是苏州众多古典宅园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个代表。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重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是古典宅园中相对年轻的成员,也是晚清时期江南具有典型特征的商贾住宅代表。

  (一)师俭堂体现出典型的传统功能

  师俭堂充分体现了传统建筑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理念。震泽地处水乡,河网密布,建筑用地受水网分隔,一定程度影响其用地的规整性;另一方面,水网给师俭堂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宅前大河承担货物集散运输的作用;宅西侧和北侧小河有承担生活往来与安全隔断的作用。

  师俭堂具有完善的古典宅园传统的居住和观赏功能。宅园中第六进楼房是主人内眷日常起居的地方,以厢楼贯通,装饰带有淡雅的书卷气息。园主在布局上,还考虑到了安全问题,在宅园的东北处建有更楼,更夫巡更守夜,可观察全宅动向和宅后河面上的动静。师俭堂东侧的?经园则是典型的苏州古典袖珍园林,精致典雅,秀美多姿,将花厅、四面听、假山、亭子、曲廊等有机融合在一起,紧致而不局促。东为沿壁回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西叠假山,上筑有倚墙半亭,供家眷休息观景。假山间,花木藤蔓,缠缠绕绕,甚有情趣。因此,?经园有极高的居住审美性和商业实用性。

  师俭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是其重要的特色,也是作为私家园林精致典雅特色的展示。敞厅朝南的砖雕门楼,枋上雕有“鱼樵耕读”,枋下雕有“竹林七贤”。敞厅正厅梁柱间的雕刻,上面雕有卷叶花纹,金壁辉煌。第五进的木斜撑柱头上刻有八仙图案,神情惟妙惟肖,极具生气。厅堂前的落地长窗刻有《水浒》故事图案,人物造型生动传神,山石花木,细致如画。这些雕刻既是主人身份地位显赫的象征,也是当时手工雕刻业发达的最好例证。

  (二)师俭堂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功能

  首先是强化的商业功能。震泽地处江浙交界处,太湖经岫塘河连接运河、海运的枢纽,水上交通位置重要。师俭堂建筑扼当地水上运输、集镇商业之要冲,河埠、行栈、店铺、街道、厅堂、私家花园等多种建筑形式于一园,有着“前店铺后宅院”的典型特征。宅院第一进紧邻河岸码头,以前是大顺米行,楼上作为货仓,现在已改成茶楼。师俭堂整个三面环水,水陆交通非常发达,便于生活与贸易往来。穿宅而过的宝塔街,是繁华的商业街区,民国时期,师俭堂内有12家店铺,其商用功能突出。

  其次是明确的社交功能。院落的第四进是高大的敞厅。敞厅朝南而不设门墙,向外敞开,爽朗通风。敞厅作为民居中规格较高的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敞厅两侧经轩廊通往厢房,中间三间作为正厅,是整个师俭堂的中心。正厅依照官府厅堂式样营造,雕梁画栋,极具官宦气派。由于主人亦官亦商,在清同治年间直至抗日战争爆发,经营的丝行一直设在这正厅里,主人家的接待贵宾、社交活动和祭祀礼仪及其他商业交易活动也在此厅内进行。

  苏州古典宅园的兴建和历史演变,深受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重心形成的影响。在苏州古典宅园发展之时,居住和欣赏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在明清以后,逐渐从单一的私家园林的居住功能衍生开去,承担了诸多特殊的社会功能,如社交功能、官署园林的功能和作用、会所功能等。师俭堂是众多苏州古典宅园中颇具特色的一处代表,是体现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古典宅园承担着商贾等特殊社会功能的很好的例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3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