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住宅小区设计应考虑住户心理

住宅小区设计应考虑住户心理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建筑师应该探索适合人的居住心理要求的居住环境的营造”。在人性回归的今天,“家”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港湾,其归属感、舒适度及功能性,被赋予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将以南京一高档小区“半山花园”为例,浅谈住宅小区设计中的空间组织、绿化景观及细部处理等和住户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1小区概况

  

  半山花园位于南京城东,与风景秀丽的东郊风景区仅一墙之隔,历史人文景观汇集,交通方便快捷,闹中取静。

  小区仅容纳住户400多户,属中小型小区。起建于1999年,发展至今,区内绿化景观、周边服务及配套设施完全成熟,住户生活也已规律化, 小区设计中的优缺点也就更加明显。

  

  2小区的空间组织

  

  2.1空间类型和层次:小区以公共的活动广场为中心,渗透至一系列组团空间,形成半公共空间,进而过渡到半私密的楼梯空间,最后进入各家的私密空间。空间类型由公共到私密,形成秩序性的过渡,使住户由城市的喧嚣中缓缓过渡到家庭的安静氛围。

  

  2.2空间的过渡方式:公共空间与半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采取了隔而不断的设计手法,主要采用矮墙、植物标识、高度变化等手法,暗示了空间的不同类型。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过渡则更强调围合性,制造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迎合居住的氛围,因此门或高墙的隔断方式成为首选。

  

  3公共空间的设计

  

  3.1中心花园:中心花园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域--休息区与戏水区。

  休息区以绿化为主,并有蜿蜒曲径穿插其间。然而设计时未注意布置停留空间,且存在穿行便利,使用几率较小。

  戏水区以人工水池为设计主题,结合人的“亲水性”,布置石桥,假山,地灯和座椅等小品,环境优美,随处可见长者带孩童来此休息玩耍,为邻里之间提供一个熟识交流的场所。美中不足之处是部分座椅布置距离道路太近,使用者寥寥。

  3.2中心广场:中心广场以不同材质划分区域,秩序中体现变化。但整个空间以低矮的装饰为主,除了中部点缀了几棵树木之外,在视线平面上缺乏有趣的设计元素,使整个空间略显单调。

  

  4半私密空间的设计

  

  组团空间:设计利用道路的凹入,以花坛限定区域,或利用铺地材质的变化划定空间,布置休憩场所。然而使用率很低,就其原因,首先是这种空间距离住宅太近,缺乏私密性。其次,进入组团空间的住户更愿意在家中休息,而有交流或户外休息需求的住户则选择公共空间(例如中心花园),这使组团空间的休憩场所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其实际性质应该更像一个个小品。

  

  5细部处理

  

  5.1绿化:设计利用每一寸空间布置绿化,形成了良好的社区环境。除了对环境的贡献之外,植物的灵活应用也可起到其他的作用:

  5.1.1柔化边界:无论是道路与路崖,道路与墙面,人行道与挡土坡,交接都是直角碰撞,两种材质生硬地交接在一起引起人视觉上的不安,于是设计师巧妙地运用植物将边界适当的遮掩,以天然的石材代替水泥质感,造就一种自然生长的感觉,也使界面的交接更具人性化。

  

  5.1.2加强底层的私密性:一层和地下室的使用者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要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广泛使用的落地窗令底层住户的私密性往往得不到保证,于是人们不得不用厚重的窗帘遮起大窗,这倒使落地窗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然而植物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低矮的冬青树使人的视线无法直接到地达下室的窗户,距离建筑稍远的区域则则布置一人高的树种,既在视线上起到阻隔作用,又不会影响一层住户的采光。

  5.1.3空间的点缀:对于一个空旷的或是没有趣味的空间来说绿化是最好的点缀手段。在转角处设置一颗造型美观的树木,配上一点绿地,空间就有了生气。

  5.2水面处理:中心花园的水面处理十分巧妙,设计师将水道的尽头藏于桥后,避免了水道嘎然而止的尴尬,这很像苏州园林的处理手法,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6居住心理

  

  6.1私密性:人需要自我认知,自我评判,自我呈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1] 任何人都希望在安全,私密的环境里与人交流,休闲,没有人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休息,谈话。

  设计应注意在布置停留,休息空间时,可利用绿化植物、或围墙栏杆,适当进行空间围合或半围合,切不可处于楼中人家的视线之下。

  6.2舒适性:包括趋阳性、亲水性等。在进行建筑布局时应尽可能使两楼长边相对的空间保证一定的日照时间(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考虑使建筑与正南北方向产生一定的夹角从而引进阳光),为在这些区域产生活动提供可能。

  6.3归属感(安全性):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学习紧张快节奏,渡过繁忙的一天后,安全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无疑成为人们渴望已久的归属。[1] 这就要求小区周围有明确的围合,小区内不应存在视觉死角。提供足够的玩耍休息场所,诱导人们通过交往逐步建立邻里意识,强化一种社区的归属感。

  

  7总结

  

  人是社会的人,小区是社会的基层细胞。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更是一个社会环境。[2] 小区应该使人们产生亲近感、亲切感,促进人们的精神愉悦,减轻由于社会和技术进步等引起的压抑。

  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更应该包括心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及社会学等,各门学科相互渗透,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418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