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7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今年达到699万,明年还要有所增加,就业压力较大。随着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即将突破727万大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在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出现了困惑、缺乏自信、攀比、依赖和挫折等心理问题,这些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一方面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如果对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不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有效的预防,严重的话,会给学生带来生命隐患。因此,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和探寻解决对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1.1就业认知困惑心理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面对毕业选择就业时,存在职业认知片面,对职业选择和职业的价值取向理解单一,对未来就业认知存在困惑的心理。这种困惑的产生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明确自身的优劣,无法对自身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其在求职过程中无法顺利择业。产生就业认知困惑的原因:一是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显然在大学生身上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上,高校普遍安排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也采取了多种办法提升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和规划,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少实践经验,很多大学生在笔试的时候才知道用人单位考试涉及的科目,在面试时会犯着装不当等低级错误,再加上大学生专业结构和社会岗位实际需求不协调更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困惑的心理;二是大学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缺乏正确的评价,对就业危机感认识不足。当代大学生主要是90后群体,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愈发繁荣的时代,因为计划生育的政策,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出生在子女多的农村家庭,生活条件也是衣食无忧,很少碰壁或者遇挫,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存在评价过高或过低两种心理:自负或者自卑。另外,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严峻认识不足,职业价值观偏离就业现实,自身期许过高,与用人单位实际用人标准不相符合,或者自卑心理造成的面试紧张,准备不足,最终都会导致就业失败。

  1.2攀比心理

  当前社会瞬息万变,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还没来得及经历社会的历练,对社会的认识还没来得及进行客观评价就要选择职业,他们很容易和同伴对比,尤其是普通大学生和同年龄阶段的 “农民工”的比照,更让当代的大学生在就业面前一再犹豫、彷徨。

  随着社会人才结构需求和高校专业设置不相符合矛盾的凸显,尤其是社会上每年大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屡屡被媒体曝光的 “用工荒”矛盾的出现,大学生在就业时难免会有攀比心理。以河南郑州为例,同年龄的农民工的工资入职便达到了每月1800元,而新入职的普通高校本科生每月1200元或者1500元,硕士研究生每月1800元。这样一个数字对比下让有过三年或者四年学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就就业过程中很难摆正心态,他们在择业时会和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比照。攀比心理由此产生。另外,家长的期望也会造成大学生的攀比心理。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身上背负的是家长改变家族命运的期望,他们迫切希望进入社会后靠一份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收入从而反哺家庭,可是,当他们发现择业过程中,社会岗位的实际工资和心理预期产生巨大距离,同村同年龄因不同专业工资待遇与自我就业现实巨大差异时,他们的心理就无法平衡,从而产生攀比心理,这种心理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违约或者迟迟不能顺利就业的主要诱导因素。

  1.3依赖心理

  当代大学生属于90后群体,这一群体的学生身上有着时代和家庭因素参与过多的痕迹。90后群体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在一个条件相对优越物质繁华的时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大众化教育逐渐实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小到大的生活和学习多依赖于家庭和学校。在家里,衣食住行有父母帮其打理;在学校,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有老师为其监护;在真正的就业面前,他们多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和举行的专场招聘会,或者靠父辈关系网而提供的就业机会。依赖心理的产生使他们举步不前,不能主动出击,寻找工作机会。另外,在就业意向方面,大学生多倾向于薪资更高和福利更好的管理岗位、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依赖于稳定、高薪而又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在这种依赖心理作用下,大学生就会在越发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1.4挫折心理

  所谓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期望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扫除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在这种情绪驱使下,有些学生心理无法承受面试的失利或者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导致情绪起伏比较大,产生一定程度的挫败感。有的学生会因挫折心理而丧失再次面试的勇气,有的则在多次挫折心理的作用下,走上不归之路。在近几年的新闻媒体上,我们多次看到关于大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心理挫败、跳楼自杀事件的报道。当血淋淋的实事摆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高度关注和关心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该做的事。

  2对策探析

  2.1加强职业引导,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教育机制

  高校的就业指导普遍存在着形式化、单一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多数高校上至学校高层领导下至学生的直接管理人――辅导员都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重视,职业规划一再作为毕业班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来看待,但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院系领导、辅导员和教师、学生团体等各自采取一定的形式和方式开展就业指导,使学生在这众多的“指导”中接受零碎的、片面的知识。甚至在教育内容上和形式上是重复和重叠的。这样不仅浪费了教育的投入和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就业心理的教育重视程度。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为载体进行,这种模式下的心理教育大多缺乏实效性和有效性。学生从中获取的多为书面上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系统化的培训和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教育机制是我们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析:

  (1)实施整体划一的职业指导措施。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人人介入,形式多样,但重点不同。比如教师侧重于课程理论知识和生动案例的讲解;辅导员结合理论课侧重于学生在实践的具体运用,可以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学生社团可结合学生对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案分析和研究;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侧重开展学生实际的求职真实模拟和就业用人单位真实需求和信息的汇总。在教育形式上,除了课堂学习、听报告、参加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外,高校也可加大对高科技信息资源的投入,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在系统中高校有专人负责对学生本人的规划进行个别的监控和指导,同时应有真实的职场的模拟训练和职业规划基理论知识,让学生接受整体划一的职业指导。

  (2)适时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校应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所需,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随即转化,实现学校学生就业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基本信息和系统化培训。大学生在择业前应对用人单位需求有明晰的认识和准备,对社会人才结构需求提高就业成功率,在求学期间应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按照学校职业教育的指导和要求,使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提高个人就业能力,为走进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逐渐调整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按照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适者生存,学生的就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应根据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计划和培养目标,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以期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强,适合社会竞争的复合型人才。从而缓解当下“用工荒”和“高失业率”的不和谐因子,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有效减少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或激化。

  2.2加强法制建设,为大学生营造平等的就业机会

  当下社会大学生之所以产生攀比和依赖心理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流窜,部分学生依赖关系网不费吹灰之力成功进去高薪又轻松的工作,或者依靠身后的背景获取相对优越的工作岗位。而贫寒家庭出身的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和实力才有可能获取心仪的工作机会。国家和社会应加强引进人才法制建设,多为贫寒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保证就业市场的公平有序、有法可依。在人才引进和招聘条件上、制度上加强管理和监督,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破除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就业氛围。

  2.3建立心理保健体系,为大学生树立健康就业心态提供良好保障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家庭和高校三方的紧密配合才能有效运行。因此,建立社会、家庭和高校三方完整的心理保障体系,才能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

  在社会方面,心理保健工作应以积极健康的就业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政策和引进人才门槛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能力。肃清不正之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平台和健康向上积极就业的思想氛围。

  在家庭方面,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坚强的后盾和关键的堡垒。家长应在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中给予充分的精神支援,不要过分地拿自己的子女和他人的子女比照,不要把过多的欲望强压在孩子身上,同时多和子女进行良性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解决;在学生出现就业困境时多给予鼓励和理解,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就业心理困境,突破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态度就业。

  在高校方面,一是建立就业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咨询专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产生的各类就业心理,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加大对毕业生年级学生得心理关注,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疏导,与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形成一致意见,共同解决问题。二是开展毕业生专门的心理保健知识讲座,辅导员、教师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心理的监护,通过班委或者采取与学生单独谈话等形式,关注学生基本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解决,对于实习的学生要及时和实习单位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期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止心理矛盾的激化和危机的产生,为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提供良好保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47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