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会计论文 > 审计会计 > 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思考

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思考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审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随着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校的教育、科研、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不断增加,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然而高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内外部风险也日益复杂,这无疑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金数额巨大、交易数据繁琐、往来账项复杂这些新的业务特征,促使我国高校对内部审计的定位应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以组织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相对缓慢,还停留在账项审计和纠错防弊的基础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科研发展和内部管理的要求。因此,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在组织增值目标导向下实现转型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仍然采用纠错防弊的传统审计模式,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往来的频繁,纠错防弊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我国内部审计整体发展比较落后,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目标导向和职能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仍然以监督为主,审计的范围主要是财务收支情况,内部审计的层次和地位仍处在较低水平。在“纠错防弊”目标指导下,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财务收支活动和配合学校相关部门的需要开展事后审计。监督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单一的监督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求。目标和职能定位的不准确,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难以清晰界定,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如果只强调审计监督,缺乏事前和事中审计的应用,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将处于被动局面,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治理机构和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给高校治理带来更多的挑战。高校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建设,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组织体系。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形式主要是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审计部门归财务部门主管、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并等模式。但是这些机构的设置无法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供有力保证。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如果高校的内部审计无法实现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双重独立,那么它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将会导致审计人员思想涣散和工作责任感的缺失,内部审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审计方法落后

  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仍然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主流,但审计手段和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高校的发展。在高校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大多采用检查、观察、询问、函证等传统审计方法,而分析程序、审计抽样、计算机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则较少使用。高校会计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法,然而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审计软件的辅助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率不高。审计效率低下也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整体工作,导致相关评价体系不能落实,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线索仍然以资金为中心,审计方法主要是对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以及以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差异性进行评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各项业务日趋复杂,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电算化管理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审计方法正面临严峻考验,高校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应该作出相应调整和完善。

  (四)管理工作不规范

  内部审计机构的有效管理为完成审计工作,发挥审计职能和作用提供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使其与高校发展目标一致,能够覆盖到高校发展的所有重要风险领域。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或者工作计划,审计工作的开展通常是按照领导的指派和规定,这直接导致审计工作难以运用抽样技术来选择审计事项,因而难以及时发现高风险领域。有的高校即使制定了相关的年度审计计划,但是缺乏相应的评价和检查机制,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不足。内部审计机构除了要制定业务规划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审计检查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内外监督机制,缺乏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和评价的规范体系。大多数情况下,高校管理层仅仅是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提供有关信息和建议的咨询机构,对于获得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和建议后究竟该如何利用,却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二、增值导向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性

  IIA(1999)在重新修订内部审计定义时提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改善组织的运营并增加组织的价值。”新定义明确了能否增加组织价值成为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具有意义的重要标准。价值增值可分为显性增值和隐性增值。内部审计通过改善高校内部管理、更新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相关工作效率、减少低价值审计等具体措施降低自身审计成本属于显性增值。另一方面,因为高校治理结构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内部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威慑和警示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会促进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维持良好的自律,客观上会导致组织增值,这种价值则属于隐性价值的范畴。   增值型内部审计并不是一种新生的审计类型,而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定位,积极开展以组织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努力推进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对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和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需求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机构,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内部审计是高校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学治理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因此,必须把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纳入到高校深化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当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高校风险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组织治理中的职能作用。

  (二)应对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经济活动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筹措经费机制逐步完善,筹资渠道逐步拓宽,高校各项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于此同时,高等院校自身作为非盈利组织,经济活动形式和成果比以往更加繁杂,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大。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公务支出等领域都出现过问题,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同时,这些问题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积极探索内部审计的新功能、新模式,完善各项内部审计制度,促进高校健康发展,让高等院校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净土。

  (三)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的新要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科研经费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校的财务管理重心由重视“资金管理”转向了重视“预算管理”。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财务管理体系的调整和完善,给内部审计提出了发展完善的新要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实现转型和发展的路径

  组织价值是指通过组织系统内部诸多资源的组合、共生所表现出来的被认可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按照现代审计的理念,内部审计不仅要监督评价组织经营活动,而且要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高校内部审计的新目标是“增加价值,改善管理”,在组织增值目标导向下,如何使高校的内部人员、资源组合起来,充分发挥作用,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增值职能,是当前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课题。

  (一)统一认识,为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要广泛开展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从“纠错防弊型”向“组织增值型”转变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提高有关部门支持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要让广大高校工作者深刻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加强自我宣传,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组织增值目标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为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也应该得到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二)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位,优化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独立性是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设置审计机构,保证审计独立性,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的作用,进而实现组织增值的目标。高校应该按照有关要求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高等院校应该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要求,由高校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完善审计领导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地位和层次,可以有效防范高校内部管理风险,增强管理控制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组织增值的目标,提高高校竞争力。提高内部审计地位的首要前提是,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领导应该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相关部门协调等方面出发,将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职能部门分离,使其相互独立,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此外,高校可以根据本校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内部审计领导模式和机构设置体系。审计机构的独立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准则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应配备具有相应职业资格的内审人员,内审人员应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并遵守职业道德,在业务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高校应把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财经、审计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内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并通过后续教育培训加以保持和提高。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优化知识结构,为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基础。“组织增值型”内部审计与“纠错防弊型”内部审计相比,其服务范围更广,作用领域更宽,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高,对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四)拓宽审计业务范围,实现审计全覆盖

  随着我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高校资金的使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在高校治理和内部审计活动中强化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和控制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领域。首先,高校要深入开展预算管理审计,优化资源配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执行结果进行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预算编制更加科学,促进预算资金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乱象是高校审计风险加大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高校内部审计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对重大科研项目、重要业务环节进行重点审计。此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管理、公务支出等方面实施审计,不断扩宽审计业务范围,真正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全覆盖。

  四、总结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改革与创新,扎实推进内部审计新模式,持续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为实现组织增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huijilunwen/shenjihuiji/14725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