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社会问题的执著探寻者

社会问题的执著探寻者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1-0047-04

  “二十世纪同龄人”冰心,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坚持小说创作70余年,始终关注社会问题。其创作可谓20世纪中国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产生极为深远影响。她是当之无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元勋,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作出开创性巨大贡献。

  一、初试啼声:冰心作品中的“人的觉醒”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州。祖父谢子修是教师,同近代文化名人严复、林纾过从甚密。父亲谢葆璋,参加过甲午海战,为海军将领。母亲杨福慈温柔贤惠,深明大义。在此开明和谐家庭,冰心度过美好童年――“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梦。[1]42先随父活跃在军舰炮台、码头营房。后入家塾,背诵古典诗文,饱览《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再生缘》、《天雨花》等传统小说,涉猎林纾翻译的西方名著,英国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遗事》等。

  1913年她在家阅读《妇女杂志》、《小说月报》,试写文言小说《女侦探》、《自由花》等,经此“生命路上第一段短短的隧道” [1]71,开始萌生小说创作兴趣。

  翌年,冰心考入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接受基督教影响,逐渐形成“爱的哲学”。她积极投身反日讨袁爱国集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参与意识。

  1918年冰心谨遵父教考入协和女子大学。轰轰烈烈“五四”运动爆发,她决定弃医从文。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五四”运动高潮时,冰心每隔一、二周就有小说发表。她说:“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惊觉,方能想去改良”,“这‘痛恨’和‘努力改良’,便是我做小说所要得的结果了。这样便借着‘消极的文字’,去做那‘积极的事业’了”。 [1]130-131为此,她着力反映人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正如她在对话体小说《一个忧郁的青年》中所言:“从前我们可以说都是小孩子,无论何事,从幼稚的眼光看去,都不成问题,也都没有问题。从去年以来,我的思想大大的变动了,也可以说是忽然觉悟了。眼前的事事物物,都有了问题,满了问题”。而且“世界上一切的问题,都是相连的。要解决个人的问题,连带着要研究家庭的各问题,社会的各问题。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连带着要考察过去的事实,要想象将来的状况……这千千万万,纷如乱丝的念头,环绕着前后左右,如何能不烦恼……不想问题便罢,不提出问题便罢,一旦觉悟过来,便无往而不是不满意,无往而不是烦恼忧郁”。 [2]454-455这闪烁着思想解放理性之光的声音,是冰心创作心境的写照,也是“五四”新青年的共同心曲。于是其开创的“问题小说”风靡一时,激动了无数青年的心。

  处女作《两个家庭》,采用对比手法提出家庭改良问题。前者描写留英归来的三哥和陈先生,因妻子教养不同,家庭迥然相异。三嫂是新知识女性,与丈夫相爱相知,“红袖添香对译书”,善治家懂教育,故家庭、事业美满。陈太太为旧式官宦小姐,整天打扮得珠围翠绕打牌应酬,家政凌乱,儿女啼闹……陈先生整日借酒浇愁,终英年早逝。冰心以此说明女子教育对改良家庭的重要性。

  诸如成名作《斯人独憔悴》,反映“五四”运动父子冲突。热血青年颖铭、颖石兄弟,认为“国家危险的时候,我们都是国民一分子,自然都有一份热肠”,毅然到街头演讲,以唤起国民“鼓起民气”。但是却被封建官僚父亲,叱骂为“无君无父”,软禁家中。这两个“黑暗的家庭”叛逆者,只能手捧唐诗,悲痛吟诵:“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该作一发表即引起轰动效应,很快被北平学生剧团改编为话剧,被誉为“情节都不错,演得也好……这剧里明明演的‘五四’的故事”。[1]12可见作品具有相当的社会代表性和现实感。

  《秋雨秋风愁煞人》和《最后的安息》,则敏锐反映妇女问题。前者中英云,是德才俱佳高材生,“志向也极其远大”。但是被父母包办许配纨绔子弟,整日“宴会打牌听戏”,“比囚徒还要难受”。后者里翠儿,为勤劳聪慧童养媳,成天遭婆婆打骂凌虐。她从来“不明白世界上还有什麽叫做爱,什麽叫做快乐”。被折磨致死竟满带微笑,仿佛“去到极乐世界”,享受“初次的安息,也就是她最后的安息”。作品以妇女精神与生命被毁灭悲剧,揭示出女性在中国“第二性”的悲惨境遇。

  可以说,冰心“五四”时期小说应和着时代精神,既是实现“人的觉醒”的思想革命结果,也是实现“人的觉醒”的思想革命需要,喊出了当时民众共同的心声。

  二、爱的哲学:冰心的社会问题意识

  随着思想革命深入,正如瞿秋白所言:“五四”青年的思想“渐渐的转移,趋重于哲学方面,人生观方面”。[3]冰心应合社会之需,力图用“爱的哲学”解答人生问题。

  代表作《超人》中,知识青年何彬信奉超人哲学,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房东小佣禄儿摔腿呻吟,使其梦忆“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在潜意识爱心引领下,他治好禄儿腿伤。受禄儿话语启迪,省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终皈“爱的哲学”。显然,冰心以何彬心路历程,指出人生应以“爱”化解“憎”。该作在《小说月报》发表,附有《冬芬附注》:“雁冰把这篇小说给我看过,我不禁哭起来了!谁能看了何彬的信不哭?如果有不哭的啊,他不是‘超人’,他是不懂得吧!”[4]真实表达出了读者强烈的思想共鸣。   1923年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金钥匙奖和美国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奖学金。赴美期间,提倡“爱的哲学”,可很快就被社会现实撞击得粉碎。1926年冰心归国返京,面对内忧外患,兼以受到“普罗文学”影响,思想渐变创作小说《分》。正如茅盾在《冰心论》中指出:“这五年内世界的风云,国内的动乱,可曾吹动冰心女士的思想,我们还不很了了,但是在她的小说《分》里头,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些‘消息’了。这是她在1931年写的,这是借新生的婴孩抒写她自己的思想,这不是‘童话’,也不是‘神话’,这是严肃的人生的观察”。[1]252《分》采用寓言形式,描写两个婴儿对话。教授儿子“我”和屠户儿子“小朋友”,同时呱呱坠地。在医院里,他们睡同样小床,穿同样衣衫,成为好朋友。但是出院时,却被分到两个世界:“我”偎在母亲怀里,穿着温软衣帽,乘车回富裕之家;“小朋友”却被迫离开去还债的母亲,裹着破衣烂衫,伏在父亲肩头顶风冒雪,“要到社会的战场上,同人家争饭吃呀!”对此,“小朋友”露出“凄傲的笑容”,“我”却“哭了”。这说明冰心已感悟社会不均,指出人们“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都永远分开”,想把矛盾“融化在爱的调合里”,[5]纯属美丽梦幻。

  确实,在现实生活教育下,冰心愈益积极投身社会活动。1936年6月,毅然在中国文艺家协会宣言上签名。同年10月,又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共同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她说“中国已经临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任何一个中国人,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都开始有自己的、哪怕是模糊的走出黑暗投向光明的倾向和选择”。[1]93

  三、关于女人:冰心的女性意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冰心与家人先赴昆明后迁重庆。此间,她用“男士”笔名,从男性角度察人论世,反映战火中的妇女命运,结集为著名小说集《关于女人》。

  其中多为知识女性,诸如名篇《我的学生》和《我的邻居》。前者女大学生S,“生在上海”,“长在澳洲”。外显欧美少女开放、活泼,内涵中国女性沉静、娴淑,深爱“读书外很少活动”的学者P。抗战后流徙滇边深山,盖茅屋、钉家具、洗衣服、种菜园、喂鸡羊、做餐食……料理各种繁杂家务,“一个人做着六七个人的事”,最后为抢救同事太太献血身亡。

  后者M太太,亦大学高材生,资质超群。与作家M结婚来到昆明,在警报不断艰苦环境中,“生着火,拣着米,洗着菜,缝着鞋子,补着袜子”,感受着“劳作的快乐”。在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重负下,“从来不曾抱怨过任何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也出现劳动妇女高大身影。诸如《我的奶娘》和《张嫂》。前者“奶娘”是农村妇女,善良正直,总“笑眼看着我”,盼望“我”“作大官,挣大钱,娶个好媳妇,儿孙满堂”。她爱憎分明,牢记日本兵强占土地气死丈夫的罪恶,期盼“我”“将来像薛仁贵似的跨海征东”,“打死东洋鬼”,报仇雪恨。

  该集中女人皆真、善、美化身,她们从外貌到内心都优于周围男人。作者以此说明女人“感觉得更锐敏,反应得更迅速,表现得也更活跃。因此,她比男人多些颜色,也多些声音”。故而也就比男人“更温柔,也更勇敢;更活泼,也更深沉;更细腻,也更尖刻……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2]403这样就从性别比较角度,充分肯定女性社会价值,昭显冰心的现代女性意识。因此,小说集《关于女人》,极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系列,亦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四、再创辉煌:冰心小说的成功转型

  抗战胜利后,冰心随夫赴日考察。此间,“自己研读”香港朋友秘密寄来的毛泽东著作,“也偷偷地收听解放区的广播”。新中国的诞生,使她“感到了毕生未曾有过的欢乐”。 [1]93于是,1951年借美国耶鲁大学邀请任教之机,她和丈夫毅然回国。

  冰心目睹北京翻天覆地变化,内心兴奋不已。她说:“回到祖国,回到我最熟识热爱的首都,我眼花缭乱了!几年不见,她已不再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了。”她满怀喜悦,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表示:“愿为创作儿童文学而努力。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光明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6]29

  她开始以饱满热情反映少年儿童成长问题。中篇《陶奇的暑假日记》和短篇《小橘灯》都是广受读者欢迎的佳作。前者描写小女孩陶奇勇敢诚实、活泼淘气。她和同学――调皮捣蛋的美猴王李春生,聪明好学的范祖谋,思想进步的陶真,努力上进的资本家小姐王瑞萱,患有腿疾的新加坡归侨曾雪姣,还有可爱娇气的日本归侨小秋……在循循善诱的班主任张老师帮助下,互相关心,共同成长。这是当时充满快乐光明的少先队员生活写照。

  这些作品明朗欢快又童趣盎然,“努力创造正面艺术形象,表现新型人物,让新中国的儿童看到祖国的新生的、前进的、蓬蓬勃勃的力量,鼓舞他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乐观的、英勇刚毅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6]30因此,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特别是《小橘灯》,不仅荣获当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还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一直广受喜爱。

  文革十年,冰心负“文艺黑线”、“黑帮分子”罪名,被迫停笔。粉碎“四人帮”进入新时期后,有“文坛常青树”之誉的她,又恢复创作青春,荣任中国作协名誉主席。她发出“生命从八十开始” [7]豪迈誓言,迎来继“五四”之后又一个创作高峰。

  冰心在耄耋高龄,于不断升温的“出国热”中,创作了著名短篇小说《空巢》。小说中美籍华人梁教授,是守着空巢的孤独老人。当他回到祖国古都,看到老友历尽磨难壮心不已,三世同堂家庭温馨,对比自己――老妻去世,儿子、儿媳宁肯养猫也不要孩子――凄惨境遇,由衷赞叹“你们这个‘巢’多‘满’啊!”以此高扬爱国信念精神理想。作品立意冷静深刻,笔法炉火纯青,受到一致赞誉,一举夺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却谦逊表示:“我写了一辈子文章了,年轻时由于得文学硕士学位,得过一次金钥匙奖,但是作品得奖,这还是头一次。谢谢大家的鼓励吧。”[1]115她确实是中国文学园地上生命不息,思索不止的探寻者、耕耘人。   五、自抒心声:冰心的文学观和创作贡献

  冰心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光辉旗帜,追求率真自然,“能表现自己的文学”。 [1]172笔下虽多以所生活地方为背景,但并不刻意写景状物,而着力剖露“发出的心声”、“内心的咏叹”[2]1,故地域色彩不浓而女性意识突出。正如郁达夫所指出的:“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8]

  冰心小说“发出的心声”,首先表现在对女性性别的礼赞。她庆幸自己11岁时,“从父亲身边走到母亲怀里”,开始了“少女时期”,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一个男性的女人,心理也许就不会健全”。[1]45也就是说,她不愿意“学做男人”,而坚定选做女人。她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特质是:“似乎更重视亲子的爱,弟兄姊妹的爱,夫妻的爱,朋友的爱……她愿意为她所爱的对象牺牲了一切”。女性的价值为:“上帝创造她,就是叫她来爱,来维持这个世界。她是上帝化工厂里,一架‘爱’的机器……她就这样‘无我’的,无条件的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403-404

  故而,冰心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为真、善、美化身。笔下少女,温柔可人,“女儿情性”,是“光明的使者”。诸如《庄鸿的姊姊》中的姊姊,品学兼优,才华出众,为成全弟弟,毅然牺牲自我。笔下妻子,善良聪慧,属新型贤妻良母。诸如《两个家庭》中的三嫂,知书达礼,善解人意,既能“红袖添香对译书”,又长于相夫教子。笔下母亲,慈蔼可亲,是爱的化身。诸如《第一次宴会》中的母亲,身患重病,仍强颜欢笑,临别把珍贵银花插,偷塞女儿箱底。

  其次表现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冰心不同时期小说,都贯穿着妇女问题思考。诸如1919年创作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中英云,才学出众,志向远大,但是包办婚姻,使她形销骨立、心灰意冷。1936年创作的《西风》中秋心,为事业前途,放弃远的爱情。再遇已为人夫的远时,倍感惆怅失落,恼恨“自己十年劳碌的生涯”。对于女性婚姻事业矛盾,冰心用教育和爱心作为“光明路”和“万福桥”。诸如1942年创作的《我的学生》热烈礼赞S,说明学贯中西,具现代思想,又充满夫妻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才能成为“什麽都可以做”的“大艺术家”,获得生活幸福。

  冰心在艺术风格上也力求“发挥个性,表现自己”[1]172,带有鲜明女性特征。她主张创作“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她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推知”,“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的文学”。[1]171-172在小说中,多采用书信或抒情独白袒露胸襟,诸如《遗书》、《烦闷》、《悟》等。小说主人公也多用第一人称,或用“婉莹”谐音,宛因、维因等,道出心声。小说人物,多慈蔼母亲、贤惠妻子、可亲姊姊,充满家庭温馨。而化解矛盾药方,不外乎“教育”、“改良”、“爱”等,充满亲情关怀。因此其笔底总喷涌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柔情。

  冰心又是继鲁迅之后,中国现代文坛的优秀文体家。冰心活用文言,去其艰涩而取其凝炼典雅;加工口语,去其平俗而取其流畅通达;汲取西语,去其冗长而取其灵动活泼。所以遣词用句,雅而不古,丽而不艳,清新洗炼,流畅自然,华美优雅,含蓄隽秀,极富韵致,形成独具一格的冰心体,在当时风靡一时,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亦光彩照人,影响深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75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